地形是造園的基礎,是園林的骨架。是在一定范圍內由巖石、地貌、氣候、水文、動植物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綜合體。園林中的地形是一種對自然的模仿,因此,園林中的地形也要遵循自然規律注重自然的力量、形態和特點,下面就為大家整理了地形處理的技巧及在地形處理中我們應該注意的一些因素。
首先,為大家介紹幾句地形處理的口訣:
功能優先,造景并重;利用為主,改造為輔;因地制宜,順應自然;填挖結合,土方平衡。
一、處理技巧
1、巧借地形
?、倮铆h抱的土山或人工土丘擋風,創造向陽盆地和局部的小氣候,阻擋當地常年有害風雪侵襲。
?、诶闷鸱匦?,適當加大高差至超過人的視線高度(1700mm),按“俗則屏之”原則進行“障景”。
?、垡酝链鷫?,利用地形“圍而不障”,以起伏連綿的土山代替景墻以“隔景”。
2、巧改地形
建造平臺園地或在坡地上修筑道路或建造房屋時,采用半挖半填式進行改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土方的平衡與園林造景相結合
盡可能就地平衡土方,挖池與堆山結合造堤相配合,使土方就近平衡,相得益彰。
4、其他
安排與地形風向有關的旅游服務設施等有特殊要求的用地,如風帆碼頭、燒烤場地等。
二、考慮因素
1、考慮原有地形
地形處理是造園的基礎,也是造園的必要條件。因不同的地點和環境條件靈活地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為我所用,利用原有地形,或只需稍加人工點綴和潤色,便能成為風景名勝。這就是“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工之事”的道理??紤]利用原有地形時,選址是很重要的。有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可以借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根據園林分區處理地形
因地制宜,隨勢生機。在園林綠地中,不同的活動,對地形有不同的要求。要想在一塊土地上創造多種景觀效果,首先要進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進行合理布局,依低挖湖,據高堆山或適當平整土地,使園林地形富于變化,并利用地形組織空間和控制視線。同時,在園林建設中要考慮不同分區有不同地形,而地形變化本身也能形成靈活多變的園林空間,如游人集中的地方和體育活動場所,要求地形平坦;安靜休息和游覽賞景則要求有山林溪流等......我們要通過與其他園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個自然豐富、優美的空間景域,滿足人們觀賞休息及進行各種活動的需求。
3、綜合考慮等高線
等高線是主要的規劃因素;車與人沿等高線行進(坡道和踏步)很省力;如需平地可用擋土墻做到梯田狀的改造;坡地具有動態的景觀特性(眺臺、挑臺);具有排水問題;斜坡具有創造很好地水景(瀑布、溪澗等)的特性。
4、要有利于園林地面排水
地形與環境相協調。園林中的地形是具有連續性的,園林中的各組成部分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每塊地形的處理既要保持排水及種植要求,又要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力求達到自然過渡的效果,因此園林中常用自然地形的坡度進行排水,而這個坡度介于1%~5%之間排水效果是較理想的,同時,我們在創造一定起伏的地形時,要合理安排分水和匯水線,保證地形具有較好的自然排水條件。園林中每塊綠地應有一定的排水方向,可直接流入水體或是由鋪裝路面排入水體,排水坡度可允許有起伏,但總的排水方向應該明確。
5、要考慮坡面的穩定性
如果地形起伏過大,或坡度不大但同一坡度的坡面延伸過長時,則會引起地表徑流,產生坡面滑坡。因此地形起伏應適度,坡長應適中。一般來說,坡度小于1%的地形易積水,地表面不穩定;坡度介于1%~5%的地形排水較理想,適合于大多數活動內容的安排,但當同一坡面過長時,顯得較單調,易形成地表徑流;坡度介于5%~10%之間的地形具有起伏感,排水效果良好;坡度大于10%的地形只能局部小范圍地加以利用。
6、要考慮為植物栽培創造條件
城市園林用地不盡適合植物生長,因此,在進行園林設計時,要通過利用和改造地形,為植物的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城市中較低凹的地形,可挖土堆山,抬高地面,以適宜多數喬灌木的生長。利用地形坡面,創造一個相對溫暖的小氣候條件,滿足喜溫植物的生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