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樹苗的保護衣
為提高苗木抗病能力,園林工人還對行道樹等苗木進行冬季修剪,剪除死枝、枯枝、病蟲枝。工作人員介紹說,大多數園林病蟲的病原物或越冬卵均在枯枝落葉或雜草中越冬,待來年條件適宜時再出來活動,需在進入冬季前將枯枝落葉和雜草清除銷毀,補栽行道樹、大小灌木進行綠地噴灌,讓城市綠化苗木既“喝飽”又“穿暖”,讓它們平安過冬。
樹苗防寒措施如下:
(1)埋防寒土
全埋:適用于較小規格的且莖干有彈性的苗木。在土壤封凍前進行。順行將小苗按倒,從兩側培土將苗木蓋嚴,覆土厚度10~15厘米。落葉小苗等落葉后實施培土。對1年生圓柏、小葉黃楊小苗可先用蒲包片覆蓋后再蓋土壓嚴。
培土:適用于規格較大或干莖硬脆的苗木,如女貞、石榴、雪松、以及當年移植苗。灌完凍水后在苗四周培土,培土高30~50厘米。
埋土時間不宜太早,在土壤結凍稍前開始埋。過早埋苗木易腐爛。來年春撤土時間也很重要,早撤易患生理干旱,晚撤易捂壞苗木甚至腐爛。要在起苗時或在苗木開始生長之前,分兩次撤出覆土。
(2)澆防凍水
在土壤結凍之前進行。灌水時間越臨近結冰,效果越好。在土壤封凍前澆一次透水,土壤含有較多水分后,嚴冬表層地溫不至于下降過低、過快,開春表層地溫升溫也緩慢。澆返青水一般在早春進行,由于早春晝夜溫差大,及時澆返青水,可使地表晝夜溫差相對減小,避免春寒危害植物根系。
(3)搭防風障
用于常綠樹種苗木,如雪松、龍柏、大葉黃楊、大葉女貞等苗木的防寒。一般在秋冬季用秫秸桿或用塑料布,現在多用聚丙稀彩條編織布在植株外圍做風障防寒。風障應架設在苗區的北側和西側。風障有效防寒距離為風障高的10倍。
(4)科學施肥
秋季少施氮肥,控制苗木徒長,促進苗木生長健壯,增強其自身的抗寒能力。
(5)苗干包裹
用于大苗,多在入冬前進行,將苗干用草繩或麻袋片等纏繞或包裹起來,高度可在1.5~2米左右。
(6)苗干涂白
用于大苗,一般在秋季進行,用石灰水加鹽或石硫合劑對苗干涂白,利用白色反射陽光,減少苗干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從而降低苗干的晝夜溫差,防止樹皮受凍。要點是苗干西南面。另外,此法對預防害蟲也有一定的效果。
在封凍前進行。在苗干上涂上熟石灰,形成一層保護膜。對一些抗寒性差和苗干怕日灼的苗木,如香椿、柿樹、合歡、懸鈴木、七葉樹等常用該法。涂白劑濃度不可太黏稠,應加入適量的黏著劑,防止涂劑脫落。涂白劑的配方:石灰5千克、硫磺0.5千克、水20千克。
(7)覆蓋
在霜凍前,在地上覆蓋干草、草席、馬糞、樹葉、鋸末、秫秸等物。也可覆蓋塑料薄膜等材料,平鋪苗床,四周用土壓實。
(8)熏煙法
一般在晴天的夜里進行,點燃草堆,利用煙霧減少土壤熱量散失,溫度過低時使用此法效果不明顯,而且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此種防寒措施在靠近市區的地方盡量避免使用。
(9)假植防寒
多用于小苗期抗寒性較差的一些樹種,如懸鈴木、紫薇、紫荊、大葉黃楊、雪松小苗等。結合翌年春季移植,入凍前掘苗、分級入溝、入窖進行假植。
(10)蒸騰劑防寒
對于抗寒性較差的常綠樹雪松、龍柏,冬季容易抽條的紫薇、法國梧桐、金葉女貞等落葉樹種可用此法。在冬末、春初階段,利用噴霧器噴布原粉(液)的200倍稀釋液,高脂膜可附著枝、葉表面10天左右,可連續噴二三次。遇雨雪天氣過后應重噴。
(11)間作防寒
將不耐寒的小規格的苗木間作在定植行距較大的大規格常綠樹中間,形成防風籬墻。如圓柏、側柏、雪松、刺柏的大行距中間種植大葉黃楊、小葉黃楊、金葉女貞等綠籬墻,可提高他們的越冬保存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