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綠化苗木,之前很多人把它做為苗圃的增值的利器,普通的樹型和造型苗價格相差甚遠。然而近,造型苗的市場卻讓很多人擔憂。
之前,有些專攻造型苗的大型苗圃老板吐槽:金葉榆造型苗行情越來越差,修剪了4年的白榆嫁接苗市場價只有400元,還不夠支付人工費用,有種費力不討好的感覺。除了他,另外一位造型苗前輩今年也主動下調了金葉榆、紅葉李、榆葉梅等品種造型苗的價格,降幅近50%,諸多類似行動證明了造型苗的頹勢。
其實主要的原因不是造型苗不行了,而是整個苗木市場都疲軟。供求關系決定市場價格,如今幾乎所有苗木都供過于求,造型苗尤其是常規造型苗也是如此,產量逐年增加,降價在所難免。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個性化”原因。
首先,人工成本增高。很多行情變差的造型苗都是生長較快的品種,金葉榆典型。苗圃生產時,這類造型苗需要不斷修剪才能保持較好的景觀效果,用工量大。而這幾年讓苗圃老板心煩的除了苗價總在跌之外,就數工人漲工資了。苗子生長快這時就成了缺點,長得“賊快”的造型苗,生產成本不斷上漲。
除了苗圃生產成本上漲,園林應用的成本也在漲。普通樹定植后的管護只是澆水施肥和病蟲害防治,而造型苗需要增加一項修剪。尤其是長得快的,不剪就長瘋了。原本是用來“點睛”的造型苗,結果還不如常規苗好看,用苗方可不答應。沒辦法,安排工人剪,增加成本也要剪。
可用苗方也不傻,久而久之他們就明白了:“合著造型苗不僅賣價高,用起來還更費錢呢,咱以后設計時可要注意了。”當“造型苗使用成本高”的示范效應在園林綠化圈內形成之后,就直接制約了它的用量,導致市場份額變小。
此外,運輸成本高也影響了造型苗的銷售。大家都知道,花灌木一車能裝成千上萬棵、大喬木一車能裝幾十上百棵,而造型苗一車也就幾棵十幾棵,得保證造型不被破壞啊。這意味著平均每棵苗的運輸成本要高出幾倍、幾十倍。如果沒有足夠高的利潤,造型苗是不可能跨區域銷售的,新疆大規格喬木持續缺貨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
事實上,目前很多造型苗都是常規品種遭遇積壓時的應對措施,通過人工手段形成獨特的景觀,提高其附加值??梢哉f,這是一種出新出奇的無奈之舉。但是,當這類產品越來越多,景觀不再獨特,但生產成本卻越來越高的時候,其性價比便不再有優勢了。
當然,精品造型苗依然有市場空間,它們普遍由慢生樹種制作,例如松柏類。雖然需要不斷精雕細琢,可是其生長緩慢,修剪頻率低,且樹齡超長也值得消費者為其埋單。在日本看到,幾乎所有私家庭院都有幾棵這樣的樹,聽說價格低也要十幾萬元一株。